毕节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 > 文明校园

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心——织金县第九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走笔

发布时间:2024-07-24   来源:毕节日报   
选择文字大小  
  

  “各位家长,大家好!这是我们民族团结教育基地……”近日,在织金县第九小学(以下简称织金九小)开展的第6次家长开放周、校长接待日活动中,90余名家长走进织金县九小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参观。

  “家长开放周活动,目的是让前来参观的家长通过参观阅览、聆听故事、身临其境,并通过‘手拉手心连心’引导学生和家长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、参与者和推动者。”织金九小政教处主任陈琳说。

  为进一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,增强民主管理、强化民主监督,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,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在校学习情况,从2022年开始,织金九小通过家长开放周活动,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植根于孩子和家长心中。

  如何创建?该校围绕“中华民族一家亲、同心共筑中国梦”的总目标,制定学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计划,并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——

  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机制,形成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,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;

 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,使师生深入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、文化传统和历史贡献,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;

  联合织金县民宗局在学校青少年宫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,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民族团结进步内容、民族手工艺品、乐器等,让学生感受到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。

  漫步在织金九小校园,“中华民族一家亲、同心共筑中国梦”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等醒目的标语和民族文化宣传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
  “强化教育引导、环境熏陶、实践养成,努力构建课堂教学、教育实践、校园文化建设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,目的是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。”陈思杰说。

  与此同时,该校结合易地搬迁安置点、少数民族学生占比高等情况,以课堂为主渠道,以活动为载体,推出一系列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举措——

  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目标,组织学生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、读一本民族团结好书、跳一支民族团结舞蹈、看一部民族团结教育片、开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,让广大师生把民族团结进步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;

 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,利用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、建党节、国庆节等节点,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、民族知识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;

  深入开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弘扬民族团结奋斗精神”“祖国好·家乡美”主题活动,以及各族青少年“手拉手心连心”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实践活动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活动等,让各族学生在“行走的课堂”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  同时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“立德树人”相融合,把学习典型案例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、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的重要抓手,宣传先进典型,为学生树立榜样。

  陈思杰介绍,近年来,织金九小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,利用校园广播、宣传栏、黑板报等形式,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,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。同时,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演讲比赛、知识竞赛等活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。目前,已开展各类活动300余场次。


责任编辑:陈 红江
打印】【关闭】【收藏此文章

联系地址: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:0857-8630030 咨询QQ:1509077332 邮编:551700
Copyright 毕节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
Baidu
map